传染病历来是危害人体健康、威胁生命和影响国家经济建设、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。传染病对学校的危害尤为突出,学生是传染病多发群体,极易造成疾病传播和流行,一旦发生传染病暴发和流行,影响极其严重,甚至造成学校停课。因此,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。高校大学生常见的传染病如下:
一、肺结核
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,可侵及许多脏器,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。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。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,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,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。起病可急可缓,多为低热(午后为著)、盗汗、咳嗽、咳痰、咯血、胸痛、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。若能及时诊断,并予合理治疗,大多可获临床痊愈。
二、艾滋病
艾滋病(AIDS)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。它是由艾滋病病毒(HIV)引起的一种目前尚无预防疫苗、又无有效治愈办法且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。艾滋病(AIDS)已证实的传播途径有三种:1.性传播:通过异性或同性性行为传播。2.血液传播:通过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毒品、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、共用剃须刀及牙刷等传播。3.母婴传播:通过胎盘、产道和哺乳传播。艾滋病不会通过公共场所的一般性日常接触传播,不会通过蚊蝇叮咬而传播,游泳池也不会传播。艾滋病主要预防措施为:1.遵守法律和道德、洁身自爱、反对婚前性行为、反对性乱。2.不以任何方式吸毒,远离毒品;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,减少不必要的输血;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、拔牙、针灸、美容或手术。3.不共用牙刷、剃须(刮脸)刀。4.正确使用避孕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。
三、水痘
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,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,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、疱疹、痂疹为特征,该病为自限性疾病。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,有时病毒以静止状态存留于神经节,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。水痘疫苗对接种者具有较好的保护。
四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指感染新冠病毒后,出现发热、咽痛、咳嗽、咳痰、乏力、腹泻、肌肉疼痛、头痛、流涕、结膜炎等不适症状,及时予以对症治疗,可以痊愈。注意不要多种药物同时口服和随意加量,避免引起其它脏器损伤(如肝肾功能损伤)。用药前一定要详细看说明书,有无用药禁忌症。平时饮食作息规律,营养均衡,保证足够的睡眠,适当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。
五、流行性腮腺炎
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,俗称痄腮。四季均有流行,以冬、春季常见。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。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、全身性感染,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,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。常见的并发症为病毒脑炎、睾丸炎、胰腺炎及卵巢炎。麻疹、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免疫效果好。
六、甲型肝炎
甲型肝炎,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,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,主要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,临床上以疲乏,食欲减退,肝肿大,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,部分病例出现黄疸。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,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。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。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。预防甲型肝炎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甲肝疫苗。
七、乙型肝炎
乙型肝炎(简称乙肝)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,临床有肝炎症状表现者。临床表现为乏力、厌食、恶心、腹胀、肝区疼痛等症状。肝大,质地为中等硬度,有轻压痛。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、蜘蛛痣、肝掌、脾大,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。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。
八、流行性出血热
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,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,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(汉坦病毒)引起的,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。青壮年发病率高。以发热、出血、充血、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。病死率高达20%~90%。防鼠、灭鼠是消灭本病的关键。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出血热疫苗。
九、麻疹
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,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。临床上以发热、上呼吸道炎症、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,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。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,其预防效果可达90%。进入大学的青年人可再次进行麻疹免疫。
十、风疹
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临床上以前驱期短、低热、皮疹和耳后、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。风疹极易引起暴发传染,孕妇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,病毒可通过胎血屏障感染胎儿,均可导致以婴儿先天性缺陷为主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,如先天性胎儿畸形、死胎、早产等。因此,风疹的预防极为重要。目前没有特异性方法治疗风疹,但是可通过免疫接种预防疾病发生。